建為歷保中標奎光塔物聯網監測系統及園區無線網絡數字導覽系統建設采購項目
發布時間:2017-12-29
2017年12月,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建為歷保”)中標四川省都江堰市奎光塔物聯網監測系統及園區無線網絡數字導覽系統建設采購項目,拓展了我司文化遺產物聯監測在西南區域的市場。
我國層數最多的古塔——奎光塔
奎光塔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奎光路101號奎光塔公園內,始建于明代,后毀于明末戰火,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塔高52.67 米,重約3460噸,青磚結構、樓閣式,每塊磚上都刻著楷體的“清”字,塔身為平面六角形,17層,是我國層數最多的古塔。
奎光塔重建完成后,毫光萬丈,雄峙都江,江風吹來,102個鍍金塔鈴,叮當鳴響,有如韶樂。于1985年被列為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奎光塔
奎光塔病害分析
1、塔身傾斜。20世紀80年代初期,奎光塔塔身出現明顯傾斜,塔體下部東側被壓裂,西側嚴重拉裂,根據專家分別于1986、1987、1989和1994對塔體的多次傾斜測量,發現傾斜率達到25‰,大大超過了允許傾斜率4‰。后經過糾偏加固工程,傾斜率下降至0.48‰。但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目前傾斜角度達1°14′。
奎光塔傾斜圖
2、塔身磚石裂縫。2008 年汶川大地震,奎光塔受損嚴重。據勘測,塔體出現貫穿裂縫,裂縫最大寬度達到15 厘米,將塔體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塔體第9、10 層東北角、第15 層東南角等有傾倒跡象,若進一步發展,上部塔體可能整體倒塌。而現階段都江堰余震不斷,使塔體的裂縫寬度和傾斜量不斷加大,塔體隨時都有可能傾倒、坍塌而不復存在。
奎光塔裂縫圖
3、遺產保存風險。雖經修復和加固,但因奎光塔塔體暴露于空氣之中,雨水沖刷和風化造成裂縫隱患;地震造成結構安全隱患;地質條件及環境影響造成沉降隱患,嚴重威脅其結構穩定性。
項目實施內容
1、塔身傾斜沉降監測。利用專業攝像機,連續拍攝目標體的監測區域,獲取并存儲結構變形的數字信息。同時,利用專用軟件對建筑物結構變形數字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再與初始基準點比較,獲得結構變形變化曲線。當累積一定量變形監測數據,再結合古塔結構研究的成果,利用結構安全評價與分析技術,科學評估古塔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能。
2、構件傾斜變形監測。在監測整體塔身傾斜沉降的基礎上,通過傾角傳感器測量建筑物構件的傾角數據,及時反映出各構件變化并發出預警信號。
3、振動加速度監測。通過安裝振動加速度傳感器,當地震發生時,將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動轉換成電信號傳輸至軟件平臺,以監測古塔在地震中的受力變化。
4、風速風向監測。通過安裝微型氣象站,對于環境溫濕度,風力,風向,降雨量等指標進行監測,以便更好的確定各類環境因素對于結構的影響,確定各項因素的關聯作用。
5、塔體溫濕度監測。通過在古塔表面安裝溫濕度傳感器,以監測其對磚石的風化、疏松造成的影響。
6、數字導覽系統和無線網絡覆蓋。通過在奎光塔公園部署無線AP,實現公園Wi-Fi全覆蓋,以實現園區初級智能化,延伸園區公共服務內容,滿足現代群眾游園的新需求。
建為歷保以文物安全為中心,以無損監測為基本設計理念,并結合奎光塔自身特點進行充分考慮,在遵循系統性原則、技術適應性原則、監測適度原則以及經濟合理性原則的基礎上,制定出完善的監測方案。
項目名稱:都江堰市文物局奎光塔物聯網監測系統及園區無線網絡數字導覽系統采購項目
起止時間:2017年12月至今
委托單位:都江堰市文物局
承擔單位: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類型:文化遺產物聯監測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